從80年代初期開始,國內制造業(yè)開始正式復蘇,通過10年的改革開放,國內的制造業(yè)也進入了井噴式發(fā)展階段。但是經過這30多年來的發(fā)展,各企業(yè)對于基層管理者的能力提升工作一直做的差強人意。
有些企業(yè)覺得基層干部的主要工作就是落實工作計劃的執(zhí)行,這個群體只是高級別的操作人員,所以需要提升什么能力?有些企業(yè)覺得基層干部是企業(yè)最基本單位的帶頭人和負責人,且這個崗位很重要,但是礙于沒有專業(yè)的培訓資料來賦能,所以也是有心無力;有些企業(yè)很重視基層干部的培養(yǎng),在企業(yè)內部無從下手的情況下,摟草打兔子:寄希望于外部機構對企業(yè)的很多咨詢活動,讓基層干部盡量參與學習,能學多少算多少……
但無論企業(yè)是否重視,在沒有找到科學的培養(yǎng)方法前,效果都不算理想。其實在咨詢企業(yè)的輔導項目中,班組建設咨詢活動可以協助企業(yè)建立基層干部的培養(yǎng)系統(tǒng),且有一種提升基層管理者能力的方法可以使用,卻被大部分人所忽略的——行動學習法。
行動學習法,源自歐洲,名叫Action learning,早在80年代就在歐洲開始使用,而國內于2010年前后才開始風靡迭代多次后的行動學習法,這個方法并非是傳統(tǒng)的課堂教學模式,而是通過班組建設咨詢活動過程中的行為實踐進行學習:以實際工作中的任務為載體,在“邊學邊做”的過程中,建立反思和行動相互聯系的模式來培訓管理能力并完成任務目標。此方法傳入國內后,有多個名稱或說法,如:“行動學習”、“干中學”或“做中學”等。有很多人可能知道有這種方法,但是不知道它有這么多的名稱。
說到這里,很多人會問了:這種方法不是培養(yǎng)中層管理干部的方法嘛?怎么也適合基層管理者嗎?答案是肯定的!管理者之因為難以培訓,是因為不像基層員工那樣有培訓教材培訓和SOP照著做,管理工作是通過實施計劃、組織、領導、協調、控制等職能來協調他人的活動,使別人同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,這個過程中需要視情況而定,沒有Sop 可以參照,只能憑經驗輸出。
所以無論是中層干部還是基層干部都可以通過班組建設咨詢活動的“做中學”來培養(yǎng)。但這個方法可不是把工作交給學習者,在沒有教導、帶領和監(jiān)管的情況下自由發(fā)揮,而是要形成一套類似PDCA的循環(huán)學習系統(tǒng):以計劃、實施、總結、反思,進而制訂下一步行動計劃的循環(huán)學習過程。
工作過程中以:努力觀察任務的具體步驟、人員的實施過程、使用的方法與工具、行為實施后的效果和最終的數據分析等知識和行為進行學習。而學習過程中也必然會對相關的經驗和知識懷有疑問,可以通過討論的方法來消除,并進行深刻地反思來消化學習的內容。
班組建設咨詢活動的行動學習法的具體實施四步驟為:
1.設定行動學習的項目/任務,并明確目標與驗收方式;
2.制訂項目/任務實施方案或流程;
3.嚴格按照方案或流程實施;
4.確認成果并進行評核。
班組建設咨詢活動的行動學習法是由具體的任務目標和完成日期,來拉動學習進程;通過實踐過程中結構化的知識、疑問的探討、深刻的自我反思和任務的過程執(zhí)行來完成學習的過程。對于這個行為過程有一個標準的表達式:AL=K+Q+R+E(行動學習=知識+疑問+反思+執(zhí)行)
AL:Action Learning是“行動學習”的意思;
K:Knowledge是“知識”的意思;
Q:Questions是“疑問”的意思;
R:Rethink是“反思”的意思;
E:Execution是“執(zhí)行”的意思;
班組建設咨詢活動的行動學習法作用在于:避免了枯燥的、傳統(tǒng)的理論與實踐分離式培訓模式,縮短了由學習到應用的時間,降低了培訓成本和周期;同時也讓被培訓者的學習方式,從填鴨式被動接受,到實踐中深入其境地主動學習而轉變,讓學習內容更加直觀,促使學習效率更高。
版權聲明:本文為優(yōu)制咨詢原創(chuàng)文章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