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精益改善中,識別浪費是基本,只有能夠及時有效的把現(xiàn)場的浪費識別出來才能有效的啟動針對浪費的改善活動。浪費是指在生產和生活中對人力、物力和財力等資源不合理使用的一種行為和現(xiàn)象。多表示由于管理和配置的失誤,導致消耗的資源超出了完成某項活動本身所必需資源的數(shù)量。在工業(yè)生產過程中凡是超出增加產品價值所必需的絕對最少的物料、設備、人力、場地和時間的部分都是浪費。
浪費的三種形態(tài)
1、浪費:
是指有能力但未給予充足的工作量的不飽和狀態(tài),如:淡季常見的計劃停機,就是典型的因訂單不足造成設備負荷不飽和導致設備資源的浪費。
2、勉強:
超過能力上限的超負荷狀態(tài),這種浪費具有隱蔽性。如:在生產旺季,設備超負荷長時間運作,不按計劃保養(yǎng),表面上看設備效率超過應有狀態(tài),但隨之而來的是設備劣化,故障頻發(fā)、設備壽命縮短,這些都是浪費。
3、不均衡:
顧名思義是指有時超負荷,有時又不飽和的狀態(tài)。超負荷和不飽和都是浪費,不均衡當然也是浪費。在工廠常見的旺季設備不停機、不保養(yǎng),淡季設備不開機就是典型的不均衡。
浪費的七種形式
1、搬運:
不少人認為搬運是必須的,但是產品的價格(價值)不會隨著運輸距離或時間的增加而增加,由此可見運輸本身消耗資源且不增值,所以搬運是一種浪費,同時搬運過程中可能摔壞、碰壞產品,造成不合格品的浪費。
2、制造不合格品:
不合格品返修需要再次投入資源(人力、材料、設備),但產品的價值(價格)不會因返修而升高,所以制造不合格品是一種浪費。另外,在返修的過程中可能會造成二次不良(因返修而造成其他原本合格的部件報廢)。
3、動作本身:
不必要的動作、不增加價值的動作和不規(guī)律的動作都是浪費;如:在生產過程中員工單手作業(yè)、員工動作不規(guī)律造成下游工位間歇性等待。
4、庫存:
庫存需要消耗資源(庫房、庫存管理人員),庫存的產品價格(價值)不會增加(釀酒業(yè)除外),是典型的不增值作業(yè),同時可能造成產品失效(過期),所以庫存是一種浪費。庫存在應對出貨的同時掩蓋了生產各環(huán)節(jié)、各種異常造成的浪費,所以,人們認為庫存是萬惡之源。
5、加工本身的浪費:
在工藝流程中出現(xiàn)不必要的加工節(jié)點,該加工不但不會增值同時還會造成不合格品的出現(xiàn),在工廠中常見的過度檢查就是一種。最常見的是供應商的OQC檢查了、工廠的IQC又檢查一遍,上線投入的第 一工站還是檢查。安排合理,該三道檢查可以消除兩道,甚至可以免檢,這就是典型的加工本身的浪費。
6、等待:
因沒有工作而等待是一種浪費,典型的淡季計劃停機時,設備折舊、點檢和保養(yǎng)費用一點不少,卻毫無產出,這就是浪費。
7、制造過多的浪費:
制造的數(shù)量多于客戶需求數(shù)量,本質上就是浪費;首先制造過多會產生庫存的浪費,其次制造過多會掩蓋訂單不足而造成的等待的浪費,由此可見制造過多有害無利,是一種浪費。
在不少書籍和文章中提到“七大浪費”和“八大浪費”,讓人無所適從。其實以上七種浪費歸根結底都是因為管理不善造成的,可以說“管理的浪費”是以上七大浪費的根源,那么“管理的浪費”就是第八大浪費。
編輯:優(yōu)制咨詢